温州市黑龙江商会
您的位置: 首页 民俗 赫哲族嫁令阔

黑龙江文化

Heilongjiang Culture

赫哲族嫁令阔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饶河县的传统音乐

赫哲族嫁令阔,主要流传于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饶河县的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赫哲族嫁令阔历史悠久,是赫哲人用赫哲语以口头传唱的传播方式,在漫长的社会环境及生产生活中积累下来的传统音乐。赫哲族嫁令阔蕴含着爱、憎、怒、哀、乐等情感,其音乐情感表现为激动热烈、自信陶醉、焦躁急切、浪漫优美、纯朴关切、情感坚定专一等特点。

2021年5月24日,赫哲族嫁令阔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Ⅱ-171。

赫哲族嫁令阔源于捕鱼狩猎等生产活动,后经传承与发展,形成别具一格的赫哲族音乐文化。原始赫哲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因此难以用文字传承民间音乐文化,几乎都是口口相传,这就出现了说唱艺术伊玛堪。伊玛堪是赫哲族的曲艺说书形式,流行于黑龙江省赫哲族聚居区,至少在清末民初就已经形成,是渔猎文化的重要遗存。赫哲族嫁令阔通过伊玛堪的说书艺术形式流传下来。



民族特征

第一,赫哲族嫁令阔是赫哲人认可的、自古流传的赫哲族原始歌曲。第二,赫哲族嫁令阔是创作歌曲必须有赫哲族中“不变的形”。第三,赫哲族嫁令阔必须有代表性特征,就是所谓的赫哲族风(撒网式旋律、衬词、男女分腔等)。第四,赫哲族嫁令阔的歌词必须是歌唱赫哲民族主题,并能用赫哲语演唱的。

艺术风格

1.原生态特征:是人们互相表达、抒发、宣泄情感的一种形式,是赫哲族人民心中较原始的情感表达,而且嫁令阔流传于民间,作者、演唱者多是非专业人士,所以,嫁令阔是“土生土长”的原生态音乐形式。

2.创作风格:一曲多用经过数百年的积淀,赫哲族的嫁令阔流传下来不少经典的旋律,在人们口耳相传的过程中,不断配以新的唱词,这就出现了嫁令阔的一曲多用现象。

3.表演形式:即兴表演,在演唱过程中,演唱者或更改歌词,或在旋律上增加装饰音,或改变声腔,进而配合情境,表述心声。例如《欢乐的哈鱼岗》一曲中,演唱者通曲使用汉语演唱,在副歌前加入了赫哲族方言的说唱。

4.歌词题材:运用嫁令阔的歌词大多是赞美环境、歌颂家乡、表达幸福、述说苦乐、传递爱情等方面的情感表达,由于语言的关系,嫁令阔的歌词不太讲究韵律,直白、淳朴,有的就像是说白话一样,相当于用赫哲族嫁令阔记录了时代的各种变迁。



赫哲族嫁令阔代表作品有《赫哲吉祥》《赫哲新歌》《摇篮曲》《过去的痛苦》《街津山上飘彩云》《乌苏里船歌》《大顶子山哟高又高》《赫哲酒歌》《山水醉了咱赫哲人》《放河灯》《冬天的乌苏里》《嫁令阔一首唱赫乡》《狩猎的哥哥回来了》《回想起从前的生活》《欢乐的哈鱼岗》《请神歌》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温州市黑龙江商会
电话/传真:0577-88692233
秘书处电话:13858851087
地址: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温州大道铁道大厦703室
关注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
Copyright © 2025 温州市黑龙江商会 版权所有浙ICP备2025183187号-1
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