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黑龙江商会
您的位置: 首页 民俗 宁安秧歌

黑龙江文化

Heilongjiang Culture

宁安秧歌

黑龙江传统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宁安秧歌是黑龙江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形成于牡丹江宁安市。其核心组成部分宁古塔龙灯舞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由当地轿夫老柳头从关内传入,另一重要构成龙凤船采用九人表演编制,包含"穿花""咬船"等传统表演程式。该项目以"稳、轻、快"为动作特征,讲究上身平稳与脚下圆场步法的协调配合,展现了传统民间舞蹈的技艺规范。2023年由宁安市文化体育局作为保护单位实施传承。


历史起源

宁古塔龙灯舞作为宁安秧歌的核心构成,其传入轨迹可追溯至1887年(清光绪十三年)。据考证,该舞蹈形式由宁安县轿夫老柳头从关内地区引入 [1]。龙凤船作为另一重要组成部分,其起源虽未见明确纪年记载,但与龙灯舞共同构成完整秧歌表演体系。


龙灯舞技艺

扎制工艺涉及竹木框架构造与丝绸�糊工艺,龙身可呈现单节至多节组合形态

表演套路多达二十余种,包含"龙摆尾""盘龙柱"等经典动作组合

强调集体协作,舞者通过龙杆操控实现龙体动态变化


龙凤船表演

采用"一龙一凤二船"编制结构,由九名演员共同完成

保留"凤船穿龙腹""双船咬尾"等传统表演程式

船体装饰采用彩绘工艺,龙凤造型具鲜明东北民间艺术特色


动作体系

遵循"稳中求变"原则:上身保持平稳姿态,通过下肢圆场步法实现位移变化

动态节奏呈现"轻快相济"特征,慢板注重造型凝练,快板展现技巧难度

阵型变换包含方阵、圆阵、交叉阵等多种空间调度方式


保护与传承

宁安市文化体育局作为项目保护单位,建立专项传承机制。代表性传承人唐甲悦、龚云发系统掌握龙灯扎制、舞蹈套路及教学培训等完整技艺体系。该项目通过春节庆典、非遗展示活动等渠道进行活态传承,2023年数据显示已完成四代师徒传承谱系建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温州市黑龙江商会
电话/传真:0577-88692233
秘书处电话:13858851087
地址: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温州大道铁道大厦703室
关注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
Copyright © 2025 温州市黑龙江商会 版权所有浙ICP备2025183187号-1
地址